谈及华为,人们可以想到很多闪耀的标签,如鸿蒙、中国智造…… 然而,华为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12月5日,华为在北京举办了“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油气矿山媒体沟通会”活动。华为中国政企油气矿山系统部总经理范涛和华为中国政企CMO邱恒出席,介绍了华为如何通过ICT技术激发油气矿山行业新质生产力。

在会议现场,石油Link深切地感受到华为正以另一重身份强势崛起——AI油服引领者。
据了解,11月28日,中国石油发布了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背后,华为不仅参与了顶层设计,还建设了昆仑视觉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 11月29日,国家管网集团正式上线应用“管网”大模型,旨在通过人工智能赋能10万公里油气管网建设运营和资源配置,而华为为此提供算力底座和技术栈支持。 那么,华为究竟是如何跨越行业界限,成长为AI油服引领者,加速行业智能化发展步伐的呢?
01 AI油服引领者的崛起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能源结构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不断进行调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带给了传统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全球油气资源的劣质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不得不从常规油气田转向非常规油气田,从浅层浅水油气田转向深层深水油气田,提高油气采收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也成了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些挑战,油气行业迫切需要通过转型来提质增效,助力绿色低碳、能源变革。 而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油气行业寻求突破提供了契机。这些前沿技术备受瞩目,吸引了国际石油巨头以及顶尖油服企业在内的众多行业参与者。 在这一波技术浪潮中,华为作为一个跨界的特殊玩家,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创新实力脱颖而出。 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早在90年代,华为就开始IT建设和业务管理的变革,从IPD研发流程管理到ISC供应链管理,逐步建立起信息化的IT系统。 到2014年,华为正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更是在2018年前瞻性地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战略。 为进一步提升团队高效协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华为中国政企油气矿山系统部总经理范涛在媒体沟通会透露,今年年初,华为将油气、矿山行业业务进行了整合,集中资源服务全国4W+家客户,通过拉通研、营、销、供、服团队,高效协同,缩短产业链条,为油气、矿山客户打造适配行业需求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油气矿山的业务涵盖了油气、矿山、冶炼、化工等众多领域。在油气业务方面,华为已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供端到端的ICT解决方案。 通过合作,华为将AI 、5G、云、大数据等技术和油气行业深度融合,赋能油田勘探与生产、管道运输、炼油化工、成品油零售等不同领域,助力油气行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02 华为AI的独门心法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所有的厚积薄发,都有迹可循。 当前,加速推进行业数智化转型已成业界共识,而华为成为AI油服领域的佼佼者,离不开其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 数据显示,华为公司拥有研发人员超过11万,占比超过55.5%,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费用超过11100亿元。 除此以外,华为能将数字世界带向油气行业,关键在于解决了“隔行如隔山”的跨界挑战。 众所周知,油气行业产业链长,工作场景复杂多变,而传统的人工智能模型往往针对特定场景开发,不同小模型对应不同场景,难以在不同场景之间迁移和复制,这种高度的定制化不仅限制了模型的通用性,还将显著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面对诸如此类AI在油气矿山行业落地的难题,华为中国政企油气矿山系统部总经理范涛表示,华为针对性地研发了人工智能的新架构,采用“云边协同”两级架构。 通俗点来说,就是在集团侧部署训练中心,负责模型的训练开发,在边缘侧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推理,过程中识别并捕获异常数据,定期或定量地送回训练中心进一步学习和分析。 这种“边用边学”的循环方式,使得模型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生产环境和异常情况,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型定制化严重、泛化性差的问题,还解决了传统架构中难以应对的未知挑战。 2024年6月,华为正式推出工业领域的盘古大模型5.0,其基于海量数据,拥有强大的拟合能力,包括视觉大模型、预测大模型、盘古自然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等在内的多元化功能,并在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新升级,可为油气行业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针对应用场景数据不足,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量巨大的挑战,华为还创新性地打破了L0、L1、L2三层模型逐步构建的传统路径,提出了全新的大模型应用落地策略,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类型和需求。 具体而言,在初始阶段,可以直接通过L0大模型结合场景数据集实现L2场景的快速开发。随着场景规划分批落地后,企业收集和标注的行业数据就可以快速的拿来训练L1行业模型,补足L1的能力。 正是这种以技术为基石、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构成了华为AI在油气行业成功的底层密码。 03 油气AI,从数智化底座开始
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算力、存力和运力已成为各行业革新与进步的关键要素。对于油气行业而言,AI技术的融入并非一蹴而就,这三大数智化底座的全面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华为凭借深厚的数智化技术积累,正逐步将其“智慧”延伸至油气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为行业发展AI技术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以地震勘探技术为例,这两年地震勘探为了能够将复杂的地下情况看的更清楚,正朝着高分辨率、三维、多波多分量方向发展,采集的地震数据量庞大且复杂,部分单体数据达到PB(1024TB)级,在处理过程中甚至达到十几个PB的数据量。 作为行业主流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软件,东方物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一体化大型软件GeoEast,每个版本都会融入更加前沿、更加智能的物探技术,因此导致其算力、存储需求的暴增。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方物探选择与华为合作,依托其领先的算力、存力、运力资源,来提升GeoEast的处理解释性能。 据华为中国政企CMO邱恒现场介绍,在存储领域,华为构建了鲲鹏通用计算平台,采用对称分布式架构,并运用了集群模式、自动负载均衡及全局缓存等技术,来实现系统资源的高效管理和配置。 这一设计不仅缩短了地震资料处理的周期,还便于实现节点扩容以及系统性能和容量的线性扩展。 针对高性能计算需求,鲲鹏的计算节点与管理节点均配备了鲲鹏服务器,尤其浮点运算上的性能优势,有效减轻了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庞大计算压力。 而在网络传输方面,鲲鹏实施了计算、存储、管理三大网络的独立分离策略,即计算网络采用万兆以太网,管理网络则使用了千兆以太网,而存储网络则选用了高速的10GE以太网或40GE IB网络,以确保数据传输的迅速与高效。 经测试,华为鲲鹏的引入显著提升了GeoEast的性能。以时间偏移(PSTM)和深度偏移(PSDM)为例,相同场景下鲲鹏处理速度提升2至3倍。 同样,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采用了华为OceanStor海量存储、高速核心交换机、定制化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等先进核心设备,建成了中石化最大的超算中心,为高效、准确发现油气资源提供算力支持。 依托这一高性能计算平台,物探院实现了对海量地震数据的高速处理,大幅缩减了数据处理时间,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更重要的是,借助大数据技术,研究人员能从复杂的地震数据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加精准的井位建议和储量预测,让油气行业迈入数智世界。
[1] [2] 下一页
中国矿权资源网http://www.kq81.com/矿权交易、矿权转让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此文章仅供读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此文章来自于网络。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第一时间联系矿权资源网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