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3421

当前位置:矿权资源网首页 → 矿业访谈专家访谈 → 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愿为地质找矿奉献一生
专家及公司介绍
详细介绍 >>
加入访谈,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魏小姐
电 话:13303155855
传 真:0315-2738258
邮 箱:zgkqzyw@163.com
Q Q:940001362
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愿为地质找矿奉献一生
——陈毓川
http://www.kq81.com 时间:2023/5/31 10:33:35 来源:中国矿业网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11家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科技历史人文工程。十余年来,已有六百多位老科学家接受采集,全国上百家单位投入采集工作,累计获得实物原件14万余件、数字化资料近34万件,音频资料近56万分钟、视频资料近47万分钟,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以及从事中国现当代科学史和科技人物研究、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他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为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区域成矿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总工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领导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国地质找矿工作。他主持研编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矿产资源详实志书的空白。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
  1953年,正在南京大学读一年级的陈毓川被选派到苏联就读地质勘探专业。从那时起,“学成为国家出力”的志向就印在他的心里。
  陈毓川:“这5年苏联学习期间,我们当时专心致志搞学习,每天3个地方,一个宿舍,一个在学校里听课,第三个小图书馆,基本上集中精力干学习。所以中国学生学得都不错,尤其是我们这些在国内念了一年大学的人,条件更加好一点。因为数理化、普通地质我们都学过的,所以我们就要比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有利得多。”
  回国后,他一头扎进了为国找矿的紧张工作。在广西大厂锡矿区,沉下心,用5年时间深入解剖典型矿床;在江西东乡枫林铜矿,带队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验证了钨在硫化矿床氧化带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破解了“含钨铁帽之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致力于火山岩成矿研究,建立了宁芜玢岩铁矿成矿理想模式。
  陈毓川:“这个项目主要成果就是提出了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区域矿床成矿模式。把成矿从区域角度考虑,把区域上的矿床跟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浆岩活动全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而且对这些矿床它产生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都有明确的定位,这是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对找矿工作还是很有意义。
  因为在世界上也是,真正的作为一个区域性矿床成矿模式,大概我们宁芜玢岩铁矿是具有代表性的,它比较全面。所以,这个模式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矿床地质界大家公认的,没有什么疑义,工作比较细致。”
  上世纪70年代末,陈毓川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裕淇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之后,这一理论作为我国区域成矿分析的主要理论,为国家矿产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陈毓川:“就是跟程老先生,程裕淇先生,还有赵一鸣,我们在1979年的时候提出了成矿系列的概念,这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我们宁芜项目,还有考察了罗马尼亚之后逐步形成的一个概念。我们的概念就是矿床不是孤立的,矿床是一个整体,矿床组合的集体是一个整体,它和地质构造、和不同时代的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有联系,它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矿床成矿系列。
  就这个问题,程老先生1979年找我。他说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要写个文章。我们很赞成,后来我们就去写了。我负责岩浆成矿部分,赵一鸣同志负责铁矿部分,程老进行汇总,发表在我们1979年地科院正式第一期杂志上。”
  年过八十,本该安逸享受晚年,可陈毓川院士一刻都停不下来。他组织启动了《中国矿产地质志》的研编工作。这是一项全国性的、里程碑式的系统工程,要总结百年来我国矿产地质调查研究的主要成果。
  他常说:“我们是奔着国家需要去干工作的,这是我的终身目标,也是我们地质工作者所奔向的目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矿权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地质
【字体: TOP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X关闭
关闭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关注订阅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