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访谈 |
 | 稳固战略性矿产的“压舱石” | 《中国矿业报》:自然资源部提出,将突出紧缺和大宗战略性矿产,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以提升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从目前看,金属矿产的对外依存度面临怎样的形势? 左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球金属矿产品消费高增长。目前,我国金属矿产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40%以上的份额,其中,铁矿石… | 阅读全文 | |
今年土地计划指标将适当增加——访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 |  | 2022年以来,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新一年,发展用地、用海如何保障?重要能源、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如何部署?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 用地审批权将进一步下放 记者:过去一年,自然资源部在稳定经济大盘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用地、用海保障… | 阅读全文 | |
刘中民:煤化工应与石油化工联动 |  | 煤化工应与石油化工联动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 在央视《大国科学家》系列报道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作为把煤变成烯烃的“魔术师”,介绍了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和经济效益。连日来,多家企业公布了煤制烯烃项目进展。新疆能化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内… | 阅读全文 | |
葛世荣院士:数字孪生让采矿全流程“透明化” |  | 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前期有益探索,部分矿井已建成一批少人、无人开采工作面,但目前技术体系参差不齐,尤其是集群智能化技术尚未跟上。例如,复杂的开采环境对设备及其操作的要求严苛,井下有十几种综采设备,这些设备之间的互联度不… | 阅读全文 | |
提级增储 开辟新区 |  | 矿产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如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是新时期摆在地质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为此,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今天刊… | 阅读全文 |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 |  | 核心观点
煤炭产业是传统行业,但“传统”只代表产业出现的时期较早,不代表就是夕阳产业。煤炭要发挥兜底作用,不等于不要改变。煤炭开发利用必须可持续,无论作为能源燃料还是化工原料,都应该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要求下谋发展。
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持续推进煤炭增产保供视频会议通报,上半年,全国规模… | 阅读全文 | |
加强稀土标准深度研究 树立“中国稀土标准自信” |  | 马存真个人简介:1975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副所长、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标准专利中心主任、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8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 | 阅读全文 | |
高丙伟代表:应尽快建立铝行业大数据中心 |  |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已经逐渐显现,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了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凸显了大数据在特殊事件下的预警、监控及防范作用。… | 阅读全文 | |
中国石化马永生:为端牢能源饭碗再立新功 |  | 争当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洁净能源供应的引领者、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2021年10月,总书记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考察调研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身处关… | 阅读全文 | |